The New Mother Postnatal Care
🍁 Happy Thanksgiving 🧡在這個充滿溫度的季節裡,我們想向每一位家庭說一聲:謝謝你們的信任與相伴。感謝每一位勇敢的媽媽,在產後恢復的日子裡,願意讓我們陪伴在側。感謝每一位家人,在迎接新生命的同時,給予彼此滿滿的愛與支持。👶🏻 無論是深夜的寶寶哭聲、還是第一聲微笑,Hello Baby 都很榮幸能成為你們旅程中的一份子。願這個感恩節,您被家人、溫暖與愛包圍,更別忘了☝🏻好好照顧自己,因為媽媽也值得被感謝😌 ... See MoreSee Less
0 CommentsComment on Facebook
😰月子裡到底什麼能做、什麼不能做?長輩們經常說「這不能、那也不行」,但隨著科技進步及生活環境的改善,很多「以前不能做」的事,已經被現代醫學推翻了!今天一起來看看👉🏻傳統月子 vs 科學月子的差別 💡最後,建議媽媽們依照個人身體狀況,結合醫學建議與生活習慣,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,讓產後恢復更順利👏🏻📌 收藏這篇,讓月子不再迷惘,也分享給身邊準媽媽~ ... See MoreSee Less
🌕 中秋到啦 吃月餅🥮、賞月亮、抱抱寶貝最幸福❤️HelloBaby祝大家闔家平安、幸福滿滿 🫶🏻 ... See MoreSee Less
🌸真心的感謝,最暖的回饋🌸「Peggy阿姨真的太棒了🥹連婆婆都說:『下一胎一定還要請她來!』有這樣的緣分,我真的太感恩了💛」從教新手父母怎麼幫寶寶洗澡,到夜裡溫柔的安撫、細心的照護,Peggy阿姨用專業與愛,讓每一個新手家庭都能安心成長😌迎接家庭新成員是件幸福的事,產後的6週是媽媽的重要恢復期,而產後的12週則是寶寶適應子宮外的世界的「第四孕期」。讓媽媽和寶寶在這段對彼此都重要的時光,被滿滿的愛包圍、照顧,能讓媽媽和寶寶更有勇氣去為全新的人生篇章做好準備💪🏻感謝親愛的媽咪跟我們分享迎接新生命的喜悅💕 月子裡一定要吃好睡好,才會恢復的好喔 🥰#分享喜悅 #選擇安馨享受安心 #寶藏月嫂 #母嬰照護 #溫哥華坐月子 #媽媽們的神隊友 #育兒好幫手 #新生爸媽 ... See MoreSee Less
🎉 HelloBaby母嬰照護培訓課 🌍跨出國際線啦!👩🍼這次我們回到熟悉的家鄉,邀請更多志同道合的專業夥伴加入,一起把最專業、最溫暖的母嬰照護力量,帶給更多家庭!💖✨如果你熱愛照顧、願意成長,那麼,這個舞台就是為你準備的。👉🏻 加入我們,一起成為專業的母嬰照護者!#hellobaby #母嬰照護 #專業培訓 #跨國際 #溫暖守護#溫哥華 #專業母嬰照顧 #育兒神隊友 ... See MoreSee Less
📋爸媽To-Do List|生完寶寶後的待辦清單🇨🇦1️⃣新生兒證件與登記* 出生登記 (Birth Registration,30天內須完成)* 出生證明 (Birth Certificate)* 醫療服務卡 (MSP CareCard)* 保險號碼 SIN (Social Insurance Number)2️⃣政府福利與補助* 加拿大兒童福利金 CCB (Canada Child Benefit)* BC家庭福利* EI 育嬰/產假津貼3️⃣醫療與健康檢查* 新生兒聽力檢查、代謝疾病篩檢(醫院會安排)🩺* 家庭醫生或兒科醫師 Follow-up* 疫苗接種💉4️⃣金融與未來規劃* 開立 RESP (教育儲蓄計劃)* TFSA / RRSP 家長配置、家庭保險規劃5️⃣日常實務與育兒資源* 尋找家庭醫生(有時候需要等候位子)* 善用社區媽媽群及健康單位講座* 育兒規劃* 安全座椅 (Car Seat) 安裝與檢查(寶寶出院馬上就會用到)👉🏻總結在 BC 生完寶寶後,新手父母必須優先處理的就是✅出生登記✅證件申請✅福利申請,同時關注✅寶寶健康檢查與疫苗。接下來就可以做長遠一點的財務規劃,並研究一下身邊有什麼社群育兒資源,來讓自己的育兒生活更順利唷!#寶寶日常 #新手媽媽 #新手爸爸 #todolist #父母待辦清單 #文件申請 #出生證明 #寶寶文件 #加拿大 #加拿大生產 #birthcertificate #afterbirth ... See MoreSee Less
0–12 個月寶寶|分齡遊戲推薦🍼0–3 個月:新生兒感官初體驗🔍發展重點:視覺追蹤、聽覺反應、肌肉張力調整、安全感建立 🪇遊戲建議:黑白圖卡、搖鈴聲音刺激、趴臥時間(Tummy time)、寶寶按摩、眼神交流 + 表情模仿、柔和音樂或唱歌🌱4–6 個月:探索與動作萌芽🔍發展重點:手眼協調、翻身、抓握力、基本社交互動 🪇遊戲建議:鏡子遊戲、布書探索、抓握玩具、趴姿拿玩具、拍手歌遊戲、坐姿支撐練習🐥7–9 個月:動作與探索期🔍發展重點:坐姿穩定、開始爬行、物件操作能力🪇遊戲建議:積木敲打、躲貓貓(Peekaboo)、不同材質布料探索、坐姿玩玩具、爬行隧道遊戲、安全食物抓握練習🦉10–12 個月:動作大突破🔍發展重點:拉站、扶走、手部精細動作、理解簡單語言 🪇遊戲建議:推推車/學步車、投球進籃、積木堆疊、簡單指令遊戲(揮手、拍拍手)、音樂律動、扮家家遊戲#寶寶 #寶寶成長日記 #五感 #0到1歲 #寶寶互動 #親子活動 #早教 #parenting ... See MoreSee Less
爸爸和媽媽一樣重要 👨👩👧🤱🏻媽媽的角色 媽媽的擁抱、餵奶、輕聲安撫,讓寶寶建立起「依戀感」,這是一種深層的安全基地。當寶寶哭泣時,媽媽的懷抱會是最安心的避風港😌👨🏻🍼爸爸的角色 爸爸可能不會用同樣的方式安撫,但爸爸能在「探索世界」的過程中,給孩子一樣的安全感✨✔️當寶寶學會翻身、爬行、走路時,爸爸常常是那個在旁邊鼓勵、陪著冒險的人👏🏻👏🏻👏🏻✔️爸爸的陪伴,能讓孩子學會「跌倒沒關係,我還能再站起來」💪🏻✔️爸爸的肯定,能幫孩子建立「自信與勇氣」💛💖媽媽的愛讓孩子敢依靠;爸爸的愛則讓孩子敢出發。兩者缺一不可,同樣重要。所以,親愛的新手爸爸們: 別再以為照顧寶寶只是媽媽的事。你的存在和參與、你的擁抱和陪伴,對孩子來說都是無可取代的禮物🎁因為,孩子需要的不是「完美父母」,而是願意陪伴、共同成長的你和我 💕#新手爸爸 #新手媽媽 #親子關係 #育兒陪伴 #育兒 #育兒生活 ... See MoreSee Less
帶 0–12 個月寶寶旅行全攻略 #給新手爸媽的安心備忘錄帶著還在襁褓中的小寶寶出門,對許多父母來說是一項挑戰。其實只要事前準備充分,旅程一樣可以輕鬆順利。💪🏻🧳做好不同交通工具的行前準備✈️飛機出行* 座位選擇:建議靠走道或前排 bulkhead seat(嬰兒搖籃位置,需事先向航空公司預訂)。* 起飛降落:寶寶容易因耳壓不適而哭鬧,可在此時給寶寶吸吮奶嘴、母乳或瓶餵* 機上必備:隨身攜帶尿布、奶粉/母乳、濕紙巾、薄毯子、寶寶常用藥品。* 輕便推車:大部分航空公司允許免費托運推車,也可推到登機口再托運。🚗汽車出行* 安全座椅:必須使用符合規範的嬰兒汽座,並正確安裝。* 行車規劃:避免一次行駛過長,每2~3小時安排一次停靠(pit stop),讓寶寶透透氣、換尿布。* 車內舒適度:保持適宜溫度,避免太熱或冷;車窗可貼遮陽簾。⏰時間安排的小技巧* 避開尖峰時段:可以選擇寶寶平常小睡時間出行,成功機率更高👏🏻* 預留彈性:不要安排過於緊湊的行程,寶寶的需求很可能隨時打斷計畫。* 旅程長度:非必要的時候,新生兒不建議過長途旅行;但滿3~4個月後,可逐步拉長行程距離。📋帶寶寶旅行必備清單* 基本用品 * 尿布(以每小時1️⃣片計算,多備無患) * 濕紙巾或綿柔巾 * 嬰兒衣物(分層穿搭、額外 1–2 套替換) * 輕薄小毯子或包巾 * 奶瓶、奶粉分裝盒、保溫水壺(親餵媽媽視需求準備儲乳袋) * 寶寶常用藥(退燒藥、溫度計、防蚊用品、退熱貼等)* 加分用品🆙 * 奶嘴或固齒器 * 寶寶零食 * 布書、小玩具、音樂鈴 * 寶寶背巾或輕便推車💺旅行中「有限空間」的挑戰在機艙或車內,因為環境有限,寶寶哭鬧時父母最容易感到焦慮。這時候可以:* 抱著走動:在過道或有限的空間裡輕輕晃動。* 聲音安撫:唱寶寶熟悉的歌、播放白噪音。* 吸吮轉移:提供母乳、奶瓶或奶嘴,吸吮能安撫情緒。* 分散注意力:小玩具、亮色物件、簡單互動遊戲(拍拍手、藏貓貓)。* 父母心態:寶寶哭鬧並不等於父母失職,大部分乘客都能理解,先穩住自己情緒。💖 給父母的最後提醒* 提前準備,分裝打包:將尿布、奶粉、衣物依使用情境分袋,避免到時手忙腳亂。* 放下完美主義:帶寶寶旅行不會「完全照計畫」,接受突發狀況是讓旅程的一部分。* 用旅行建立回憶:寶寶未必記得這段旅程,但父母會收穫難忘的親子時光💕#寶寶 #寶寶日常 #寶寶成長日記 #旅行 #全家出遊 #寶寶旅行日記 #出遊 #出遊必備 #旅遊 #新手爸媽 ... See MoreSee Less
🍁 Happy Thanksgiving 🧡
在這個充滿溫度的季節裡,
我們想向每一位家庭說一聲:
謝謝你們的信任與相伴。
感謝每一位勇敢的媽媽,
在產後恢復的日子裡,願意讓我們陪伴在側。
感謝每一位家人,
在迎接新生命的同時,給予彼此滿滿的愛與支持。
👶🏻 無論是深夜的寶寶哭聲、還是第一聲微笑,
Hello Baby 都很榮幸能成為你們旅程中的一份子。
願這個感恩節,
您被家人、溫暖與愛包圍,
更別忘了☝🏻
好好照顧自己,因為媽媽也值得被感謝😌 ... See MoreSee Less
0 CommentsComment on Facebook
😰月子裡到底什麼能做、什麼不能做?
長輩們經常說「這不能、那也不行」,但隨著科技進步及生活環境的改善,很多「以前不能做」的事,已經被現代醫學推翻了!
今天一起來看看👉🏻傳統月子 vs 科學月子的差別
💡最後,建議媽媽們依照個人身體狀況,結合醫學建議與生活習慣,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,讓產後恢復更順利👏🏻
📌 收藏這篇,讓月子不再迷惘,也分享給身邊準媽媽~ ... See MoreSee Less
0 CommentsComment on Facebook
🌕 中秋到啦
吃月餅🥮、賞月亮、抱抱寶貝最幸福❤️
HelloBaby祝大家闔家平安、幸福滿滿 🫶🏻 ... See MoreSee Less
0 CommentsComment on Facebook
🌸真心的感謝,最暖的回饋🌸
「Peggy阿姨真的太棒了🥹
連婆婆都說:『下一胎一定還要請她來!』
有這樣的緣分,我真的太感恩了💛」
從教新手父母怎麼幫寶寶洗澡,到夜裡溫柔的安撫、細心的照護,Peggy阿姨用專業與愛,讓每一個新手家庭都能安心成長😌
迎接家庭新成員是件幸福的事,產後的6週是媽媽的重要恢復期,而產後的12週則是寶寶適應子宮外的世界的「第四孕期」。讓媽媽和寶寶在這段對彼此都重要的時光,被滿滿的愛包圍、照顧,能讓媽媽和寶寶更有勇氣去為全新的人生篇章做好準備💪🏻
感謝親愛的媽咪跟我們分享迎接新生命的喜悅💕
月子裡一定要吃好睡好,才會恢復的好喔 🥰
#分享喜悅 #選擇安馨享受安心 #寶藏月嫂 #母嬰照護 #溫哥華坐月子 #媽媽們的神隊友 #育兒好幫手 #新生爸媽 ... See MoreSee Less
0 CommentsComment on Facebook
🎉 HelloBaby母嬰照護培訓課 🌍跨出國際線啦!
👩🍼這次我們回到熟悉的家鄉,邀請更多志同道合的專業夥伴加入,一起把最專業、最溫暖的母嬰照護力量,帶給更多家庭!💖
✨如果你熱愛照顧、願意成長,那麼,這個舞台就是為你準備的。
👉🏻 加入我們,一起成為專業的母嬰照護者!
#hellobaby #母嬰照護 #專業培訓 #跨國際 #溫暖守護
#溫哥華 #專業母嬰照顧 #育兒神隊友 ... See MoreSee Less
0 CommentsComment on Facebook
📋爸媽To-Do List|生完寶寶後的待辦清單🇨🇦
1️⃣新生兒證件與登記
* 出生登記 (Birth Registration,30天內須完成)
* 出生證明 (Birth Certificate)
* 醫療服務卡 (MSP CareCard)
* 保險號碼 SIN (Social Insurance Number)
2️⃣政府福利與補助
* 加拿大兒童福利金 CCB (Canada Child Benefit)
* BC家庭福利
* EI 育嬰/產假津貼
3️⃣醫療與健康檢查
* 新生兒聽力檢查、代謝疾病篩檢(醫院會安排)🩺
* 家庭醫生或兒科醫師 Follow-up
* 疫苗接種💉
4️⃣金融與未來規劃
* 開立 RESP (教育儲蓄計劃)
* TFSA / RRSP 家長配置、家庭保險規劃
5️⃣日常實務與育兒資源
* 尋找家庭醫生(有時候需要等候位子)
* 善用社區媽媽群及健康單位講座
* 育兒規劃
* 安全座椅 (Car Seat) 安裝與檢查(寶寶出院馬上就會用到)
👉🏻總結
在 BC 生完寶寶後,新手父母必須優先處理的就是✅出生登記✅證件申請✅福利申請,同時關注✅寶寶健康檢查與疫苗。接下來就可以做長遠一點的財務規劃,並研究一下身邊有什麼社群育兒資源,來讓自己的育兒生活更順利唷!
#寶寶日常 #新手媽媽 #新手爸爸 #todolist #父母待辦清單 #文件申請 #出生證明 #寶寶文件 #加拿大 #加拿大生產 #birthcertificate #afterbirth ... See MoreSee Less
0 CommentsComment on Facebook
0–12 個月寶寶|分齡遊戲推薦
🍼0–3 個月:新生兒感官初體驗
🔍發展重點:視覺追蹤、聽覺反應、肌肉張力調整、安全感建立 🪇遊戲建議:黑白圖卡、搖鈴聲音刺激、趴臥時間(Tummy time)、寶寶按摩、眼神交流 + 表情模仿、柔和音樂或唱歌
🌱4–6 個月:探索與動作萌芽
🔍發展重點:手眼協調、翻身、抓握力、基本社交互動 🪇遊戲建議:
鏡子遊戲、布書探索、抓握玩具、趴姿拿玩具、拍手歌遊戲、坐姿支撐練習
🐥7–9 個月:動作與探索期
🔍發展重點:坐姿穩定、開始爬行、物件操作能力
🪇遊戲建議:
積木敲打、躲貓貓(Peekaboo)、不同材質布料探索、坐姿玩玩具、爬行隧道遊戲、安全食物抓握練習
🦉10–12 個月:動作大突破
🔍發展重點:拉站、扶走、手部精細動作、理解簡單語言 🪇遊戲建議:
推推車/學步車、投球進籃、積木堆疊、簡單指令遊戲(揮手、拍拍手)、音樂律動、扮家家遊戲
#寶寶 #寶寶成長日記 #五感 #0到1歲 #寶寶互動 #親子活動 #早教 #parenting ... See MoreSee Less
0 CommentsComment on Facebook
爸爸和媽媽一樣重要 👨👩👧
🤱🏻媽媽的角色 媽媽的擁抱、餵奶、輕聲安撫,讓寶寶建立起「依戀感」,這是一種深層的安全基地。當寶寶哭泣時,媽媽的懷抱會是最安心的避風港😌
👨🏻🍼爸爸的角色 爸爸可能不會用同樣的方式安撫,但爸爸能在「探索世界」的過程中,給孩子一樣的安全感✨
✔️當寶寶學會翻身、爬行、走路時,爸爸常常是那個在旁邊鼓勵、陪著冒險的人👏🏻👏🏻👏🏻
✔️爸爸的陪伴,能讓孩子學會「跌倒沒關係,我還能再站起來」💪🏻
✔️爸爸的肯定,能幫孩子建立「自信與勇氣」💛
💖媽媽的愛讓孩子敢依靠;爸爸的愛則讓孩子敢出發。兩者缺一不可,同樣重要。
所以,親愛的新手爸爸們: 別再以為照顧寶寶只是媽媽的事。你的存在和參與、你的擁抱和陪伴,對孩子來說都是無可取代的禮物🎁
因為,孩子需要的不是「完美父母」,而是願意陪伴、共同成長的你和我 💕
#新手爸爸 #新手媽媽 #親子關係 #育兒陪伴 #育兒 #育兒生活 ... See MoreSee Less
0 CommentsComment on Facebook
帶 0–12 個月寶寶旅行全攻略 #給新手爸媽的安心備忘錄
帶著還在襁褓中的小寶寶出門,對許多父母來說是一項挑戰。其實只要事前準備充分,旅程一樣可以輕鬆順利。💪🏻
🧳做好不同交通工具的行前準備
✈️飛機出行
* 座位選擇:建議靠走道或前排 bulkhead seat(嬰兒搖籃位置,需事先向航空公司預訂)。
* 起飛降落:寶寶容易因耳壓不適而哭鬧,可在此時給寶寶吸吮奶嘴、母乳或瓶餵
* 機上必備:隨身攜帶尿布、奶粉/母乳、濕紙巾、薄毯子、寶寶常用藥品。
* 輕便推車:大部分航空公司允許免費托運推車,也可推到登機口再托運。
🚗汽車出行
* 安全座椅:必須使用符合規範的嬰兒汽座,並正確安裝。
* 行車規劃:避免一次行駛過長,每2~3小時安排一次停靠(pit stop),讓寶寶透透氣、換尿布。
* 車內舒適度:保持適宜溫度,避免太熱或冷;車窗可貼遮陽簾。
⏰時間安排的小技巧
* 避開尖峰時段:可以選擇寶寶平常小睡時間出行,成功機率更高👏🏻
* 預留彈性:不要安排過於緊湊的行程,寶寶的需求很可能隨時打斷計畫。
* 旅程長度:非必要的時候,新生兒不建議過長途旅行;但滿3~4個月後,可逐步拉長行程距離。
📋帶寶寶旅行必備清單
* 基本用品
* 尿布(以每小時1️⃣片計算,多備無患)
* 濕紙巾或綿柔巾
* 嬰兒衣物(分層穿搭、額外 1–2 套替換)
* 輕薄小毯子或包巾
* 奶瓶、奶粉分裝盒、保溫水壺(親餵媽媽視需求準備儲乳袋)
* 寶寶常用藥(退燒藥、溫度計、防蚊用品、退熱貼等)
* 加分用品🆙
* 奶嘴或固齒器
* 寶寶零食
* 布書、小玩具、音樂鈴
* 寶寶背巾或輕便推車
💺旅行中「有限空間」的挑戰
在機艙或車內,因為環境有限,寶寶哭鬧時父母最容易感到焦慮。這時候可以:
* 抱著走動:在過道或有限的空間裡輕輕晃動。
* 聲音安撫:唱寶寶熟悉的歌、播放白噪音。
* 吸吮轉移:提供母乳、奶瓶或奶嘴,吸吮能安撫情緒。
* 分散注意力:小玩具、亮色物件、簡單互動遊戲(拍拍手、藏貓貓)。
* 父母心態:寶寶哭鬧並不等於父母失職,大部分乘客都能理解,先穩住自己情緒。
💖 給父母的最後提醒
* 提前準備,分裝打包:將尿布、奶粉、衣物依使用情境分袋,避免到時手忙腳亂。
* 放下完美主義:帶寶寶旅行不會「完全照計畫」,接受突發狀況是讓旅程的一部分。
* 用旅行建立回憶:寶寶未必記得這段旅程,但父母會收穫難忘的親子時光💕
#寶寶 #寶寶日常 #寶寶成長日記 #旅行 #全家出遊 #寶寶旅行日記 #出遊 #出遊必備 #旅遊 #新手爸媽 ... See MoreSee Less
0 CommentsComment on Facebook